助职网
www.zhuzhiwang.com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客服中心


期刊咨询  苏编辑 期刊咨询  苏编辑  

期刊咨询  李编辑 期刊咨询  李编辑

期刊咨询  段编辑 期刊咨询  段编辑

期刊咨询  杨编辑 期刊咨询  杨编辑  

期刊咨询  陈编辑 期刊咨询  陈编辑


微信/手机:18705210670

固定电话:0516-83008663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万达广场写字楼B座1914室

用稿通知
《集邮》用稿通知
《集邮》刊登通知书
《集邮》稿件刊登通知书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学报》采稿通知单
《读写算》稿件录用通知书
《读写算》稿件录用通知单
《读书文摘》稿件录用通知书
《大学教育》用稿通知书
《楚天法治》录用通知
《成功》用稿通知书
《文理导航》稿件采用通知书.gif
《文化视界》刊用通知
《青年文学家》录稿通知单.jpg
《魅力中国》用稿通知书.jpg
《科技与创新》稿件录用通知.jpg
《科技创新导报》期刊用稿通知书.jpg
《今日中国论坛》用稿通知.jpg
《教育学》稿件录用通知书.jpg
《教育学》稿件录用通知.jpg
《教学学习与研究》录用通知单.jpg


发表流程









加强党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张力球

【摘要】 固定资产作为党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科研、行政后勤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如何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对于充分实现党校职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党校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认真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力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便更好地利用固定资产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关键词】党校;资产管理;建议

 

    为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基层领导驾驭治理社会的能力,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党校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随着各级党校基础设施、教学设施设备的不断增加,党校固定资产价值、数量日益增多。固定资产作为党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科研,行政后勤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同时也成为衡量党校教学规模和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在资产管理与核算中,显露出来的问题与矛盾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党校的教学科研和单位形象。如何厘清核实原有资产,加强对新增资产的管理核算,需要管理者去仔细研究和认真思考。

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类标准不统一。按照2013年1月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把固定资产分成六类,分别为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及陈列物、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会计帐务处理时一般按照以上标准进行明细分类。而在登记资产卡片时,在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把资产分成十二类,分别为土地、房屋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迅设备、文艺体育设备、仪器仪表及量具、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它、无形资产等。以上二种分类方法,各明细交叉重合,分类界定模糊,导致同一资产,会计处理与卡片登记不在同一明细科目之下,给资产的日常管理、清查盘点、账账核对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登记核查不完善。资产登记是资产核查的基础,直接影响今后的管理质量,在登记核查环节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帐、卡登记不同步。按规定,学校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卡片登记,资产增减的会计处理与卡片登记时期有时不一致。如新增资产已验收安装,卡片登记已完成,会计帐务处理时因没有及时报帐,没有同时登记资产价值的增加。二是有帐有卡,缺少实物。有些资产,已入帐建卡,在使用过程中已正常损失,没有实物存在,因报废程序未能完成而无法减少帐卡。如某党校帐卡上反映学员宿舍2002年采购枕套一批,记入固定资产“家具用具”明细科目中,在十多年使用过程中,破损不能使用的枕套因保管能力有限,没有保存,因报废要资产评估实物,而无法消帐消卡。三是只有实物,无帐无卡。在资产日常盘查过程中,存在实物多于帐卡的现象。如超过使用期,已走完报废程序,帐卡已消,而实物仍超期使用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只进行实物登记,没有登记帐卡。如党校承办的主体班在结业时,学员常会用班费购置一些资产作为留念,这些资产因为没有从学校经费中支付,往往有实物,无帐卡。四是各部门监管不到位。财务部门对资产的价值登记不清晰,人事部门对人事变动时资产移交把关不严格,使用部门检查检修不定期,监查部门督查不及时,造成资产家底不清、使用年限缩短、损坏流失。

   (三)管理制度不规范。为了加强资产管理,各单位制定了《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规定了资产申购、入库、保管、领用、报废应遵循的程序。但在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部门重购置,轻管理。资产购置审核不严,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各使用部门在用资产一旦不能使用,最先考虑的不是维修,而是重新购置。没有专业人员对资产进行评估:维修或购置哪种方式更节约资源。二是资产调剂力度不够。一方面,各部门购置的资产,申购到位后,等同于各部门的私有财产,即使闲置不用,也不愿调剂给其它部门。另一方面,需用资产的部门也不愿接受资产内部调剂,而是愿意申请重新购置,造成资产闲置浪费、重复购置。三是资产评估费用高昂。根据资产管理规定,资产报废首先应由会计事事务所对残值进行评估,处置取得的收入不能少于评估值,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种制度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重大国有资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对于党校资产日常报废,评估费往往大于资产处置时取得的收入。如桌椅、电脑、期刊书籍等资产报废,取得的残值收入几乎为零,但评估费为数千元。进行资产评估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费用来源为被评估单位,在评估资产残值时,常常不能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估工作,所以走评估程序,成了流于形式的过场,不但没有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反而加重了单位经费支出负担。五是资产处置收入存在被截留的现象。有些使用部门对于报废资产私自处置,取得的处置收入,只上交财务部门小部分,自留给处室大部分,用于该处室日常开支。

   (四)价值变化不调整。各单位固定资产存在严重的帐实不符现象。一是会计帐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因为固定资产入帐后不计提折旧,有些超过了使用年限的资产,哪怕已不能使用,只要没有走报废程序,帐面体现的就是当时购置时的价值,造成帐面价值虚高,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二是实际价值高于帐面价值。资产按原值入帐、资产增值没有及时调整、接受捐赠没有上报登记、提前报废但仍继续使用,导致资产帐面价值虚低,帐实不相符。如某市党校80年代取得划拨土地一块,共180亩,当时计入“固定资产——土地”2.7万元,至2014年,该资产帐面价值没有变化,但市场单价已达每亩50万元以上,总价达9000万元,是帐面价值的3333倍。

二、具体原因分析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近年来,财政部先后出台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没有明确规定党校参照哪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党校作为党委直接领导下培训党员干部与理论干部的学校,其中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完成上级党委的布置的调训调研任务。党校固定资产购置主要由财政拔款解决,培训干部主要为了实现社会效益,所以按照党校单位职能似乎更接近行政单位,应实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但党校又不是纯粹的行政单位,它拥有学员宿舍、礼堂、教室、会议室、操场等教学资源,在调训轮训干部的同时,为了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资产值增值,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取得自筹资金,弥补财政经费安排不足,还需要积极创收,引进社会办学与培训。这就需要参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经济效益作为资产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因为党校不明确是作为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主体对资产进行核算,所以业务操作主要依靠财政资产管理部门指导,杂合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如资产分类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参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二)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一是部门责任不明确。由于资产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核算、登记、管理,监督,各部门必须要能做到坚持规定、各司共职,才能管理好固定资产。而学校财务人员听从领导安排,未按规定行使其工作职责,使用部门怕得罪人,没有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人事部门在干部职工调离或退休时没有要求其交清固定资产,才办理相关手续,导致领导干部侵占资产,单位职工顺手牵羊,人事变动、人员退休时财物移交不清,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与损坏。二是部门协作不紧密。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没有信息互递,共同管理好固定资产。财务部门没有给使用部门、保管部门、人事部门等提供资产明细,人事部门没有随时向使用部门、财务部门通报干部职工的工作调动情况,保管部门没有及时向购置部门提供闲置资产明细,资产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一定的流失浪费。三是处罚措施不到位。对资产使用者责任追究不严,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资产流失浪费,全部由单位承担,没有依照管理责任规定,对过失处室、过失人进行必要的处罚。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保障。固定资产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占资产总额的80%以上,但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领导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作为有效支撑。一是资产管理软件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现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多为2007年开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资产多样性、变化灵活性、查询准确性的需要,阻碍了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二是没有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监管乏力。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庞杂的工作,仅靠财务部门,既要进行价值登记,又要进行实物管理,往往处于无暇顾及状态。资产清查如果没有其它部门的配合,根本无从开展。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赋予任何部门以权力进行处理。三是没有设立专人专岗进行资产管理。对于党校而言,教学科研是第一位的,后勤工作被认为是人人可以做的简单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无力从事教学科研的人,才被安排从事后勤服务,没有吸纳、培训、储备专业人才。固定资产登记工作重复枯燥,不容易做出成绩,很难得到提拔,大大减弱了资产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资产管理工作者往往身兼数职,忙于其它日常工作,不能集中时间、精力从事资产管理。四是资产管理硬件投入太少。资产管理核算没有必要的硬件保障,如办公没有专门场所、电脑,没有配备档案室、档案柜,电子数据采集储存没有照相机、移动硬盘。及时更新资产信息、建立档案库、在卡片中插入实物图片无从谈起。资产初始登记滞后、变更登记靠手工,资产实物形态靠记忆,造成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制定适合党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门规定,确保管理规范化。建议上级有关职能部门,针对党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党校实际的管理规定。新规定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要统一资产分类的口径。会计软件与资产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分类一致,同一资产,在会计处理、卡片登记时记入同一明细科目之下。二是对于资产增值部分,应按专业机构评估的市场价值作变更登记。目前市场价值远大于帐面价值的资产,重新估价如帐,这样才能使上级部门清楚各党校的真实家底,明了各党校潜在的办学规模与办学能力。三是引入固定资产折旧机制。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核算,按规定分摊计提折旧,资产净值逐年递减,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更加接近。因资产评估时评估费按净值计算,也可以节省资产评估费用。四是简化资产报废程序。对不同的物品,按照其性能性质,划分使用期限,对超出使用期限的一般资产,报废时不需走评估程序,只需列出明细上报财政局资产绩效管理科审核,不但可以简化报废流程,缩短资产处置时间,而且也节省资产处理费用。对于同一卡片资产中的不可使用部分,应可以部分报废,对于新增部分,其价值并入原卡片之中,在备注中注明更新部分详细情况。

    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落实监管制度化。在上级部门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一是资产从申请购置时起至报废时止,实行民主公开制度。资产购置有计划、入库登记守规范、使用责任落实到人、报废依照正规程序。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要做到谨慎节俭,对于尚在使用期限内的资产,要尽量争取修理后继续使用。二是各部门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资产管理部门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明确各部门在资产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财务部门严格履行自身职责,不因某领导行政指示而改变资产管理程序;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在用资产进行定期保养维修,以延长资产使用寿命;人事部门在干部调动退休时要督助其移交清楚固定资产,才办理相关手续;监督监查部门要定期监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管理好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三是各部门要做到信息互通,及时掌握资产动向。各部门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要增强交流与协作。对于大批量资产采购、报废,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标挂网,由纪检、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购置或处置。四是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评价,对资产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对于涉及固定管理的部门与个人,要将其资产管理纳入到年终绩效考核的范畴,将部门与个人的荣誉与效益与资产管理的好坏结合起来。

   3、建立固定资产清理核查长效措施,确保盘点常规化。要对帐实不符的进行及时调整或处理,清产核资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应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对清查时间、人员作出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对照财务部门提供的价值数据,对重要固定资产半年组织一次清理,对一般固定资产,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清理。对帐实不符部分,因非正常损耗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要查明原因,追究使用管理部门的责任,因个人过失造成资产损失的,要追究个人责任,并要进行赔偿。对私自处置资产、处置收入不全额上交财务部门的,一经查出,不论资金多少,定性为“侵吞国有资产”,除勒令其全额上缴外,还要对处室负责人及经办人从严处罚。

   4、加大固定资产管理投入保障力度,实现管理信息化。一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设立“资产管理科”专门科室、“校产会计”专职岗位,从事固定资产价值登记、日常管理工作,抽调纪检部门人员进行资产监查,各使用部门指派专人配合资产登记及清查。二是引进更实用的会计与资产管理软件。增强软件的可操作性,使固定资产在会计处理与卡片登记中的明细科目完全相符,做到时间同步、明细一致。以高科技手段,对资产动态变化进行适时监督及控制,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三是引进、培训专业管理人才。吸引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人员加入到资产管理队伍中来,加强现有业务人员培训,组织各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学习,组织考察学习外地固定资产管理先进经验。四是加大硬件投入。对于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要加大投入力度,以满足资产管理的基本需要。五是充分调动管理者积极性。肯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调动资产管理者不断发挥聪明才智,在管理中学习、思考,进一步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总之,只有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程序,加强资产管理督查力度,才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资产利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更好地利用固定资产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民.关于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探讨[J].高师财务管理研究,2013.(10)

[2].魏微,陈留平.浅析高校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通讯,2012.(10)

[3].仝宁华.新旧高校财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比较[J].中国市场,2013(33)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