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热河文庙的历史重要作用与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教育作者:缪革新
摘要:由于承德在清代所处的特殊地位,热河文庙在全国文庙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当时大清陪都祭祀孔子之处,还是承德府及所属州县的“教育中心”。自复建开放以来,一直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充分发掘儒家文化核心内涵,树立现代优秀道德标准,开展以爱国主义、反腐倡廉、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参与,不断发挥文庙“以德育人”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热河文庙 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 功能
一、热河文庙兴建的历史背景 文庙,亦称孔庙、夫子庙、至圣庙,是历代奉祀孔子及儒门贤哲的祠庙。 热河文庙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占地面积1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由于承德在清代所处的特殊地位,热河文庙在全国文庙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建制上考证其为全国三大孔庙之一,与北京孔庙、曲阜孔庙齐名。它不仅是当时大清陪都祭祀孔子之处,还是承德府及所属州县的“教育中心”。 乾隆皇帝之所以在承德修建热河文庙,是因为自康熙皇帝兴建避暑山庄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承德由一个小村落逐步发展成为了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但这里的教育还是处在空白阶段,于是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命礼部尚书曹秀先着手兴建热河文庙事宜,并由大臣英廉全权负责此事。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1779年7月7日)热河文庙落成,乾隆皇帝以隆重的礼仪祭奠了“至圣先师”孔子,还特地把周代十件国宝重器赐予热河文庙。同时,又将康熙诗文全集、雍正诗文全集、部分《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珍贵书籍存储于尊经阁内。乾隆皇帝还下旨热河文庙内的陈设以及祭祀人员的数量均按北京孔庙和太学的标准配备,使其成为一座集儒家思想教育和图书管理为一体的大型庙宇。 清朝末年,由于国力衰败,清政府逐渐放松了对热河文庙的管理和维护,至解放初期,文庙已残破不堪。特别是自50年代末开始,文庙内建筑逐步被毁,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仅存影壁、东西配庑和崇圣祠,大部分幸存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热河文庙亟待抢险和修复。2007年,承德市委、市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投资5000万元对文庙进行修复,依据“原址、原制、原样、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复建了大成门、碑亭、大成殿等主体建筑,按照历史原貌对现存古建筑影壁、东西配殿、尊经阁、崇圣祠、明伦堂等进行保护性修缮,热河文庙又重现了昔日风采。
二、热河文庙的历史重要作用 热河文庙遵循了中国古代教育 “因学而庙”的特点,为左庙右学的形式,东院为尊经阁藏书楼,中间为祭祀先师孔子之所,西院为府学,全称承德府学教授署。它不仅是当时大清陪都祭祀孔子之处,还是承德府及所属州县的教育中心。府学作为清代官办教育机构,是为国家培养、选拔预备官员的地方。承德府学在当时掌管着承德地区、赤峰地区、朝阳和阜新地区的教育管理及科举考试。可以说,自热河文庙建成,承德地方“人始知读书,乃知奋勉”。在此后1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承德府学子屡屡考中,曾经出秀才400余人,贡生56名,举人164名,进士22名。不仅为承德的教育史展开了辉煌的篇章,也为当时的社会树立了尊重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 古老的热河文庙,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开始废科举、兴新学,成为承德现代教育的发祥地。1903年,在承德府学下属的振秀书院创办了热河中学堂,成为承德最早的中学。1906年,历时130年的承德府学教授署正式撤销,在原址上成立了承德府劝学所,管理承德全府的教育改革,彻底掀起了推行现代教育的浪潮。 承德最早的女子小学出现在这里,开创承德女子受教育的先河;承德最早的女子师范学校也在这里,培养了承德第一批女性小学教师;现代知名的承德一中和特色办学的承德八中等多所学校都源于这块教育的圣土,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三、热河文庙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热河文庙自2011年复建开放以来,一直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充分发掘儒家文化核心内涵,树立现代优秀道德标准,开展以爱国主义、反腐倡廉、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并紧密结合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重要传统民俗文化,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参与,不断发挥文庙“以德育人”的重要功能。 如今,热河文庙举行祭孔大典,既是对于本身功能的恢复,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一是恢复中断的祭孔大典。祭孔大典的恢复,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是对承德市历史文化的衔接和保护,同时也丰富了我市“避暑山庄,和合承德”城市品牌的思想内核。二是拓展祭孔活动内容。将祭孔大典延伸为国学文化系类活动,加入传统礼仪、征文比赛、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日常祭孔。除每年开展的春、秋两季大型祭孔活动外,在其余祭孔日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常规性祭孔活动,营造文庙独有的文化氛围。 热河文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践行“传承文明·德行天下”的承德精神为主线,结合实际,开办道德讲堂,包括放歌曲、讲故事、诵经典、谈感悟、做承诺、送吉祥6个部分。活动现场,参训人员咏读《诗经》、《大学》等经典篇章,认真聆听热河文庙的历史和先贤先儒事迹,学习儒家文化礼仪。使大家在思想上、精神上受到了道德文化的洗礼。 热河文庙的道德讲堂开展以来,受众超过2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热河文庙将进一步拓展讲堂内容,聘请儒学、礼仪、书法、国画、古典乐器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到此授课,扩大听课人群年龄层和文化层;举办书画、诗歌、散文笔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积极性;不断加强与各传统文化学术团体及文庙间的学术交流,使文庙成为人们向往的修养身心、提升品位的国学文化圣地,为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任文田,安忠和.热河文庙(山庄丛书)内蒙古文化出版社[M];2000. 上一篇: 山东半岛上的古代朝鲜历史名人
|